我社参加中国认知传播学会2016年年会(第三届)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栏目:最新活动 发布时间:2016-04-15
2016年4月9日,“中国认知传播学会2016年年会(第三届)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召开。

      2016年4月9日,“中国认知传播学会2016年年会(第三届)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全球修辞学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承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协办,我社作为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此次会议。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欧阳宏生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童兵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网络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大学周鸿铎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中国广电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王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小普教授,中密西根大学艾伦·海玛特教授,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彭增军教授等,以及中广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级编辑张君昌先生,中央电视台研发部吴克宇主任,浙江省社科联秘书长谢利根,绍兴市社科联副主任、社科院院长柳巨波等海内外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全球化语境中的认知传播学话语建构”为主题,以大会主题发言与专题分论坛方式进行。与会专家秉持创新的学术态度,就学科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分享讨论,以期管窥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推动我国社会人文学科建设以及学科的跨界融合,为中国传播学理论学派的建构做出积极贡献,开启传播学研究的新范式。

      在当天上午的主题发言中,童兵教授作了《当前认知传播学的使命和发展时机》主题演讲,他提出认知传播学的重点在认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列举了发掘认知的三个研究视角。艾伦·海玛特教授以精炼的语言将框架认知的本源与不同学科中的框架理论联系起来,重新分析了认知框架的定义。周鸿铎教授作了《认知传播学核心支点理论研究》主题演讲,他提出认知的特质是智慧,智慧是认知传播学的动力源。同时,他指出要重视自然智慧的开发,从而引申到高校要深化行政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等。邵培仁教授作了即兴演讲,他提出认知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注意五个路径,即本土化路径、交叉化路径、西方化路径、适应化路径和科学化路径。张君昌教授指出认知传播学是一门古老而新鲜的学科,有历史渊源也有时代特色,要注重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并发挥各自特长,从而形成交相辉映的场面。王甫教授风趣地指出认知传播学已进入VR时代,提倡将VR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促进认知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马成龙教授作了《从劝说研究的发展看认知传播学》的主题演讲,提出了劝说在认知传播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观点。彭增军教授从中国武侠小说、功夫电影角度,剖析了中国性的认知与表达。张伟雄教授以“日本战后传播学发展轨迹”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日本现象、传播对教育的深入,提出效应调动了IT时代精神的观点。吴克宇先生以央视报道“一带一路”节目展现了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在认知传播学中的创新和实践。

      在众多专家精彩的主题演讲过后,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分别围绕“认知传播学科建设专题”、“华莱坞电影认知传播”和“认知传播实务与交叉研究”三个议题开展分论坛发言探讨,邵培仁教授、周鸿铎教授、周小普教授等专家对青年学者的发言作了专业性点评和建议。

      我社人文事业部编辑张爱珍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深入了解了认知传播学这门新学科的学科架构、学科目的和意义,并同与会专家学者,特别是浙江省内高校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为日后认知传播学领域开展选题策划积累了资源。

供稿人:张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