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挖煤工人到法学教授,宋远升与我社结缘再次华丽转身

栏目:最新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08

三月杭州,春光如海,作家、法律学者宋远升教授携多部著作来访我社。

宋教授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从私营煤矿挖煤工人到法学教授,被称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的现实版。同时,他也是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专家顾问。他出版法学专著二十多部,在全国各大法学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同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是作家、诗人,已出版文学类图书十余种,多部作品被主流文学界认可。

宋教授这次带给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杂志社)的“礼物”是其力作,即国内首套以法律职业为题旨的法学论著“法律职业主体系列丛书”,主要包括《法官论》《检察官论》《律师论》《法学教授论》《警察论》《立法者论》等六部作品,以及他极具分量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套索》。

image.png

▲ 宋远升教授(右)与我社社长、总编辑郑英龙(左)当场签订7部著作的出版合同


从挖煤工人到作家、法律学者

都说才情卓越者,命途多舛——宋远升,这位才情出众的作家和法律学者,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的偏远村落。他自幼家境贫寒,食不果腹,每日的温饱成了他生活的主要追求。由于村里地处山区,土地少、贫瘠且灌溉不便,村民常常只能以红薯为主食,但收成亦十分有限。这种艰苦的生活,让他对一顿饱饭有着深切的渴望。

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宋远升对文学的热忱。家中那本已翻得破烂的《三国演义》,是他童年时的珍贵伙伴。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更多的书籍,他常常到村里有书之人的家里借阅,甚至地上的破报纸,他也会捡起来仔细阅读。

初二下学期,因家境所迫,宋远升不得不辍学。在接下来四年的打工生涯中,他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也锻炼出了坚忍品格。离开学校后,他选择到铁矿场打工。虽然工作艰苦且充满危险,但每个月的工资足以让他吃饱饭,甚至能让他吃上他读书时不敢奢求的细面馒头。为了挣到更多钱,他又来到煤矿场工作,每天如履薄冰,生怕发生意外。

1992年,宋远升怀揣四年辛苦积攒的几百元钱重返校园。当时距离中考只剩四个月,但凭借刻苦努力,他考入了县重点高中,并以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西北政法大学。之后,他的求学之路越走越宽:他先是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其后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在比利时的那一年,他不仅游览了欧洲各国,还完成了个人首部法学专著。

回国后,宋远升顺利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并留校。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在复旦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并最终成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学术成就斐然。

从挖煤工人到作家、法律学者,宋远升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与奋斗。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就能够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宋远升说:“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年少打工也好,求学也罢,一直都是以‘拼命三郎’的状态向前冲的。”

如今,已是中年的宋远升放缓步履。言及往昔,他感慨良多,说正是那段辍学的艰辛岁月磨砺了他的意志,也成就了他的人生。

image.png

▲ 宋教授(左)开车前来签约,并进行西溪湿地一日行,工作之余不忘诗与远方

在工作之余,宋远升把写作视作生命之延伸,希望自己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把自己比作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虽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将那块巨石推到山顶,但在成与败的反复磋磨中,他每日坚持努力向上推着石头。

宋远升是切切实实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作家、学者,他的文学创作从未脱离土地和生活,他深切体会过生活的苦难,就再也不会让自己的文字悬于虚空。不论是他的诗歌写作还是长篇创作,都充满故乡山里泥土的气息和煤炭的粗粝质感——他从未忘记他自己是从挖煤工人开始的。“很多人心中都有煤炭,但是能够将这些天赋点燃,则需要一把火,那就是自我觉醒。然而,只有一时的觉醒还不行。只有让这些天赋一直燃烧,才可能最终成才。”

在生活最真实的磨砺中,他勤奋敏学、脚踏实地,不论在法学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都笔耕不辍,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从“期刊作者”到“图书作者”

宋远升教授本是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的知名作者和审稿专家。本次来访不是宋教授的首次“跨界”,却是我社在作家资源层面上的首次融合发展尝试。

时间回溯至20231月,在学校领导的顶层设计下,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与杂志社合二为一,创新性地成立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以进行“商大式”融合发展。此次宋教授从“期刊作者”到“图书作者”的转变,正是郑社长在探索高校出版社和杂志社融合发展模式时的实践举措,以实现资源共享,并服务学校教育发展、文化建设和卓越大学建设。

宋教授本次在我社实施的“跨界”含金量颇高:就他所著“法律职业主体系列丛书”六卷本而言,他将“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授”“警察”“立法者”六大职业群体视为复合的社会环境中具有独占生态位的存在,从职业化路径、角色定位等多向维度进行深入阐释。在这套丛书中,宋教授并不拘囿于制度探究、法条阐发和规则梳理,而是跳出表象藩篱,引入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职业社会学等“外来活水”,综合以上方法对法律职业主体进行全面分析,直抵法律从业者的“技艺理性”、职业伦理等范畴。他的研究拓宽了法学研究视域,也为各个法律职业群体的未来发展提供颇具价值的启发。本套丛书或将成为我社法律类图书品牌建设的标志性作品。

就宋教授所著长篇小说《套索》而言,其以传统笔法,并融入荒诞现实主义的元素,讲述主人公虽出身贫寒,却心怀梦想,勇闯关东,历经磨难的故事。在东北,他与表叔共历风雨,并遇见美丽开朗的初恋情人,却由于种种原因,有情人未成眷属,从而成为人生憾事。后主人公通过高考开启考古之路,终成考古研究院院长。然而其弟子间竞争激烈,矛盾不断。后主人公因私情被举报,院长之职被迫让贤。书名《套索》寓意人追求愈多,束缚愈紧。本书以主人公及其弟子们的考古工作作为一条主线,以文学化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同时,本书不仅有甜蜜和苦涩交织的爱情,也有真挚且难以忘怀的亲情,本书不仅关注精神病人的人性关怀问题,也深度关注人衰老后的生存困境等重要的现实问题,巧妙地将传奇色彩与象征意义融为一体,使得作品在可读性和文学性上均具有较高的水准。在我社文学编辑与宋远升教授的交谈中,这位以文字创作为天职的作家说:“作品就是我的孩子,写作就是我的使命,我从来都是以一个高的视角去创作文学,并以与国内文学大奖获得者的作品对标去写小说。”我社文学编辑读过这部长篇小说文稿后,深感此言不虚。可以预见,宋远升教授的这篇长篇小说《套索》将成为我社纯文学类图书出版的崭新启动点。

宋远升教授的这次“跨界”不仅丰富了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的图书资源,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来审视和理解法律职业和纯文学:他的法学专著严谨深入,展现法律职业深层含义;他的文学作品情感真挚,富感染力,让读者感受生活的苦难与美好。从“期刊作者”到“图书作者”的转变,不仅是宋教授个人创作生涯的又一重要节点,也是我社在探索融合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image.png

image.png

 我社将与宋教授通力合作,共创未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宋教授将继续以其卓越才华和不懈努力,在法学和文学领域创造更多的成就。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优秀作者合作,推动文化创新,为广大读者提供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品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