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在杭州钟书阁举办《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新书分享会

栏目:最新活动 发布时间:2018-08-27
1958年,标记了中国电视许多个“第一次”,中国电视事业从这里发轫,“电视的一代”在一方荧光屏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1958年,标记了中国电视许多个“第一次”,中国电视事业从这里发轫,“电视的一代”在一方荧光屏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到今年,刚好60年。8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影视策划、文化评论作家、电视研究学者何天平携其新书《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做客杭州钟书阁,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他的国剧情结,聊一聊他对于国剧走过的60年的见解。本次活动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联合“影视前哨”公众号主办,钟书阁杭州星光店承办。我社新媒体出版中心暨大众读物工作室副主任沈娴,编辑蓝安妮、刘颖、费一琛,办公室主任尹洁,营销与发行中心业务经理王怡然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

何天平老师正在讲述童年时期的电视剧

   《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的作者何天平曾策划并制作多部影视作品,并在《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近20万字,对中国电视剧有着深入的探究和深刻的认识,他在分享中提到站在“电视的一代”的尾声里,对电视剧文化的理解会带着些许感怀。“90后”见证了国剧人声鼎沸的高光时刻,却也共同经历了“客厅文化”的式微。电视剧的浮沉,正好回应了这个时代的变迁所形塑的某种“大众文化”特征:今天的国剧,相比上世纪80年代的古典和雅致显得更通俗;相比上世纪90年代的犀利和现实主义也平添了一份无关宏旨的“后现代状况”。
    本次新书分享会采取了交流与互动的形式,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读者们踊跃向作者何天平请教关于国剧的问题。当读者问起当前国剧的好评度问题时,何天平认为目前国剧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只要将某一类的电视剧做到极致就是好剧。

读者向何天平老师提问

    当前看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电视剧的图景变得繁杂,偶像剧、玄幻剧等通俗类型作品在不断的解构中渐成主流,人们在置喙国剧乏于意义的同时,它却也为大众社会创造了一种极为理想的休闲方式。

何天平老师正在签售图书

    本次《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新书分享会是一场国剧分享的盛宴,与喜爱国剧的广大读者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并推广宣传了我社图书。

钟书阁中摆放《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一角


供稿人:蓝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