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真的有意思

栏目:精彩书评 发布时间:2022-06-13

女儿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待业闺中。

    问她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回答永远是两条:从事自己喜欢的记者职业、最好不要留在绍兴。

    梦想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用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它就在远远的地方,一直提醒我们可以去努力,可以去变成更好的人。所以当我们在命运汹涌的洪流里,依然把耕耘当做信仰,依然把丁点儿光亮当作生机勃勃的希望,依然期待有一天在俯下身子的泥土里能长出让人惊羡的花,是一件多么幸运而又幸福的事情。

    正因如此,我对女儿的第一条规划一直予以支持。而对于“离开绍兴”这一点,却始终有些耿耿于怀。

   “绍兴确实是有着2500多年的悠远历史,但在我们这些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的年轻人眼里,这也只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女儿振振有词:“没意思!”

    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争论,是苍白而无用的。所以,我什么都没说,放下一本书就出门上班去了——《绍兴有意思》,作者冯建荣,现任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绍兴,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绍兴,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话说绍兴,毋庸赘墨,只这四句小诗,就道出了她的神韵……

    冯建荣生于斯长于斯。

    在这座城市里,冯建荣渡过了生命中最沉实和安静的岁月,甚至听得见自己每分每秒的脉搏跳动;但另一方面,这座城市又让他躁动,因为那些逝去的历史,凝结在举目可望的每一段城墙、踏足而过的每一块石板和迎面吹拂的每一缕春风里,时刻挑动着他表达的欲望——他相信,当面对它们,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这段心境,被作者凝结成文字,定格在了书的扉页上:“喜欢感知越中大地上曾经弥散的神圣的文化灵光,欣赏越地天空中曾经闪耀的迷人的精神彩虹。”

这本书的设计,一目了然的花心思。素雅的封面,一半署着书名“绍兴有意思”,是作者女儿的书法,娟秀淡雅;另一半则是一扇小窗格,寓意着读者即将打开的,是解读古城绍兴的一扇窗口——推开窗,豁然开朗,可以看尽时光深处那段悠远不绝的低吟和回唱。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采用了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段子体形式,写了500个段子。长的不过五六百字,短则十几字,既可独立成文,又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形式新颖,阅读轻松。

    “绍兴这个地方,真是有意思。

    绍兴的山有意思,因为山有金木鸟兽之殷。

    绍兴的水有意思,因为水有鱼盐珠蚌之饶。

    绍兴的物有意思,因为物有种养工贸之丰。

    绍兴的人有意思,因为人有精一危微之德。

    绍兴的文有意思,因为文有辞章书艺之佳。

    绍兴的城有意思,因为城有山水人文之绝。”

    配合书名,作者开篇就直奔主题。这也让我们知道,接下来,他将从灵山、秀水、丰物、贤人、佳文、古城六个维度入手,把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

 

绍兴多山,且大多为历史名山、文化名山,如诗仙李白笔下“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的会稽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南宋王十朋诗句“登高须记山高处,醉得崖顶覆一卮”的覆卮山等等。然而,鲜少有人把这些山跟“山”的字形产生联系。在书中,作者就很直观地做了详解:“会稽山耸峙于中,是单‘山’字的第一笔‘竖’。龙门山绵延于西,是‘山’字的第二笔竖折中的‘竖’。天台山蜿蜒于东南,是‘山’字的第二笔竖折中的‘横’。四明山逶迤于东,是‘山’字的第三笔‘竖’。‘山’字的两个凹槽,分别为曹娥江与浦阳江,均由南而北流入钱塘江。”

多山的地形,形成了独特的山居生活模式,也累积了众多跟“山”相关的民俗谚语,“出山”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褒奖谁有出息,便称其“出山了”;贬抑谁无能耐,就说他“勿出山”。对于绍兴城乡十分流行的这句方言,作者的评论是:“走出闭塞的山区,走向平原、走向城市,自古就是山里人的向往与追求。越王勾践走出山区,筑城强国,正是‘出山’的最早、最成功的典范。”


在“山”的章节里,作者共写了45篇,涵盖了境内的会稽山、龙门山、四明山、府山、蕺山、塔山、梅山、印山、刻石山等,它们是绍兴的脊梁,培育了绍兴人似水柔情之外的铁骨铮铮。

    有山就有水。绍兴是闻名遐迩的水乡,在绍兴82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着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这些河流加上大大小小的库塘、湖泊,使绍兴的水域面积达到了503平方公里,占了市域面积的6.08%

“水,是绍兴的原色;水,是绍兴的生命。

    水中有人文。每个具体水体,江、河、湖、塘、水库、沧海,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水中有山色。越水的一大特色,便是与山为伴,山是分水岭,水是山之镜,水光山色,交相辉映。

    水中有城乡。因为水,城是东方水城,乡是江南水乡。

    水中有`油水'。每个具体水体,都是珍贵的资源;每个滨水地区,都具升值的空间。”

    一段简之又简的《越水颂》,不仅彰显了作者作为水乡儿郎的自豪,同时也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用汗水挥写的水利史篇,一页页、一行行,无不浸透了治水为民的大禹精神。

作者共写了57篇“水”,不仅有大禹治水、马臻筑湖、鉴湖长歌等耳熟能详的典故,还回顾了贺循疏通西兴运河、汤绍恩兴建三江闸、戴琥治理钱清江、南大吉疏浚运河、俞卿治水修城等很多绍兴人都未必知道的历史,兼有桥梁、黄酒、水俗、气候等与水相关的内容,饱满充实。

    在这个篇章里,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鱼米之乡”的解读。

    因为有水,绍兴成了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据《宋书·孔令符传》描述,到了南朝,这里已经是“带湖傍海,良畴亦数万顷。膏腴之地,亩直一金”,成为了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鱼米之乡”这个成语由来已久,但有多少人想过一件事:这个词为什么叫“鱼米之乡”,而不是“米鱼之乡”?作者显然早有研究:“越人最早的生存活动,除了采撷植物果实,便是渔猎。渔与猎比,既简便易行,又较少危险,因而成为古越人的主要生产方式与主要食物来源。所以,将鱼放在米之前,称越地为鱼米之乡,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随后的“物产”篇章里,青瓷、兰花、茶叶、香榧、越剑、铜镜、越纸、毡帽、干菜、鱼干、茴香豆、臭豆腐、剁螺蛳、饭焐菜……争相上场,琳琅满目,有助于读者了解越地丰富的物产资源,感受劳动人民巨大的创造力;“人物”章里,勾践、西施、王充、刘宠、嵇康、王羲之、贺知章、范仲淹、陆游、王阳明、徐渭、赵之谦、徐树兰、秋瑾、蔡元培、鲁迅、刘文西等一一亮相,人杰地灵,圣贤辈出,令人肃然起敬。

绍兴许多独特的“有意思”,不仅在于作者挖掘了丰富的史料,更在于他不同常人的视角和不落俗套的评论。

    绍兴名人史不绝书,名人故居也比比皆是,“这些名人故居,犹如一扇扇门,带你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了解光辉灿烂的过去;带你以人为鉴,见贤思齐,走向更加成功的人生。”

    卧薪尝胆,不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更是流淌在绍兴人血脉中永不风干的人生姿态,“这个充满褒奖、渴望成功的成语典故,影响、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仅如此,它更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甘落后、力图振兴的内在动力与文化基因。”

作者不仅有文采,更有诗情,整本书共收录了他写的29首自作诗词,如写黄酒的,“钟灵毓秀,唯我黄酒,绵延千年岁月稠。曰公侯,曰黔首,谁个未曾暖心头。今朝可有佳酿否?有,别太悠;无,莫忧愁。”

    写香榧的,“层林尽染秋意浓,榧子葱郁独从容。最是相忆此圣果,今朝又得入口中。”

    写书法节的,“三月初三惠风舒,四十二贤多雅趣。崇山茂林映清流,峻岭修竹观天宇。游目骋怀寄逸兴,列坐其次吟诗曲。而今书圣已远去,难忘仍是《兰亭序》”

    古来诗词,多是遣兴寄怀,感叹人生,描摹心境。作者与竹木交心,同飞云对句,共长风赋篇,文以载道,诗文相应。笔端的诗词,气势奔放,飞扬秀逸,疏密有致,意蕴深厚。

行文有意思,配图当然也得跟上。以作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邀请几位本地的专业摄影师提供相关的照片,甚至量身定制地去进行拍摄,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作者并没有想把它变成一册摄影指南的意图,他不落窠臼地动员自己的三位尚在读小学的外孙女,画了40张漫画插图,稚嫩的笔触满溢童真,为本书增色不少。

我完全可以想见,在某一次家庭聚会上,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作者不失时机地宣布:“外公在写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需要一些插图,想请你们来画”。这些小家伙手中的筷子慢慢放下,童稚的眼神霎时被点亮成天边的流星,他们自告奋勇地领取选题,七嘴八舌地提出构思,于是,一场和谐的家庭聚餐就此演变成热热闹闹的创作研讨会。

傍晚下班回家,女儿窝在沙发上看书,手里捧着的,正是那本《绍兴有意思》,已被读得不剩几页了。

    看见我晃到了她的面前,女儿抬起头来,“书写得挺好的,读着很轻松”,她感叹:“原来,绍兴这么有意思!”

    我莞儿一笑——替作者,也为自己。

绍兴,就是一本历史书。大凡“六朝金粉”的远逝春梦、“天堂”苏杭的唐宋遗韵、太湖帆影的明清流云、黄埔新都的灯红酒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历史屐痕,辨味它们的轨迹萍踪。这本“书”精彩得让人爱不释手,同时也厚重得让人不敢启卷。《绍兴有意思》不失为解读这座城市的一把钥匙、一扇窗口。冯建荣以朋友般的美好、干净、纯粹,和你絮絮说着这座城市里曾经有过的点点滴滴,告诉你故乡浩瀚的千年历史中耐人寻味的细节和饱满滚烫的呼吸,丝丝拨动着读者内心最暖的记忆和最美的希望。

读一本书,懂一座城。这是一本读懂绍兴的微型百科全书。它适合放在书柜、案头、床边、茶几,甚至餐桌上,你不必费心费神地去读,尽可以用碎片时间随时翻阅。即使有一阵风吹过,吹乱了你在读的那个章节,也不必懊恼——别怪“清风不识字”,那一定也是“喜欢才翻书”,所以随缘吧,风吹到哪页就读哪页,眼落在哪节就看哪节。如果读完这本书,有人能像我女儿一样发出“有意思”的感叹,或者想着亲临此地按图索骥,那一定是作者最想要的结果。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宋时的苏轼对悠闲生活有着如此美丽的遐想。那就来绍兴吧,来这里看一山一水一征程,听一草一木一年华。

    绍兴,真的很有意思!

转自小舜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