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有意思”——“浙江有意思”系列丛书分享会圆满举行

栏目:最新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13
11月8日下午,“浙”里“有意思”——“浙江有意思”系列丛书分享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顺利举行。

11月8日下午,“浙”里“有意思”——“浙江有意思”系列丛书分享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与浙江华云文化集团联合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营销与发行中心、新媒体出版中心暨大众读物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分享会现场图书展示

本次图书分享会,邀请了《宁波有意思》作者柴隆、《杭州有意思》作者林琳、《舟山有意思》作者来其来到活动现场,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他们的作品,以及创作背后的故事。

三位老师都表示,创作过程十分不易。柴隆是宁波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从地方文史中挖掘了家乡宁波有意思的点点滴滴;林琳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从业者,在新闻素材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杭州的有意思的段子;来其则表示,自己从明清笔记中获得灵感,段子体、碎片化的写作契合了当下的阅读形态。

活动现场,3位“有意思”作者畅所欲言

《宁波有意思》作者柴隆在分享会上说,社会发展太快,城市日益趋同,许多文化符号渐渐消失,希望人们看完自己的作品后能更深入地了解“老底子”的文化,尤其是希望孩子们看完以后能明白他们所在的城市究竟是怎样的。“里面有宁波人的敢作敢为、宁波人的异想天开、宁波人的真性情与真本事、宁波人的辉煌和传奇,以及宁波人无处不在的小确幸。”

图书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

《杭州有意思》作者林琳说,城市越来越相似,不同的是城市的文化和人,自己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杭州。最有意思的,是城市的性格,或者说城市中的人。比如说,杭州人民会为了发现西湖边第一朵开放的荷花而展开“暗战”,这是杭州人的风雅。

谈到“段子体”写作,《舟山有意思》作者来其说,适合碎片化阅读的“段子体”古人也在写,明清时流行的笔记就是一段一段的。来其老师把自己20多年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的经历、下海岛积累的生活素材,一一写入书中,都是生活的原汁原味。

来其老师谈生活在舟山的幸福

在这三本书里,你可以看到有意思的美食。比如《杭州有意思》会告诉你“片儿氽据说是奎元馆发明的,猪肉、笋切成片,配一点倒笃菜,炒了当浇头”;《宁波有意思》会告诉你“臭名远扬的臭冬瓜曾令世界船王包玉刚念念不忘”;《舟山有意思》则会告诉你“不知道‘佛手’,还敢说自己是海鲜达人?”

不仅美食有意思,各地的方言也是大相径庭又趣味十足。在三个城市方言竞猜互动环节,现场读者纷纷踊跃参与。比如杭州话中的“拷瓦爿儿”其实有“AA制”的意思;宁波人把“过日子”叫作“过日脚”,好像日子都是有脚的,不停地朝前走;舟山方言也很有趣,普陀方言中的“那话”(玩耍)其实是从“傩舞”演变而来的。

观众参与三地方言大挑战互动游戏

为期一小时的分享会很快走到尾声,3位作家进行了签售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浙”里“有意思”——“浙江有意思”系列丛书分享会圆满结束。

签售环节,3位作家正在认真签名

“浙江有意思”系列丛书书影

“浙江有意思”系列丛书是全面解读浙江文化的通俗读本。本套丛书集浙江十一城本土实力作家之力,“用群众感兴趣的方式写浙江”,以“段子体”的形式、接地气的语言,生动鲜活地展示了浙江各地的风土人情、城市特质、人文性格等,读来诙谐幽默,好像在和老友聊天。

作家们撷取地域文化的民间样本,采拾百姓生活的口头故事,从细节处破题,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嵌入一桩桩有血有肉的家长里短,见微知著地让我们了解了浙江的过去和现在。

此次图书分享会进一步加深了我社与作者、嘉宾与读者间的交流,推广了“浙江有意思”丛书,宣传了我社品牌,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活动。

供稿人: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