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观明:做好内容是出版业有效传播和持续传承的生命力所在

栏目:最新活动 发布时间:2020-02-19

【百道编按】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社长鲍观明认为,出版业最终还是要靠内容取胜。一个出版社要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使优质内容在空间内得到有效传播,在时间上得到持续传承。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社长  鲍观明

春季馆配受阻,内部工作及时跟进

2020年初的这场瘟疫来势汹汹,各行各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近乎全民“居家隔离”的背后,出版机构、实体书店纷纷遭受重创。

鲍观明谈到此次疫情对出版社工作造成了以下几点影响:

第一,年初馆配决定了当年的最新版图书的实现率能否达到一定比例。此次疫情使物流、印刷等出版环节一再推迟,导致上半年春节的馆配工作受到巨大的影响。

第二,从内部流程管理的角度来说,目前许多出版社实行的是ERP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无法完全达到远程办公,部分工作仍需在单位完成。

第三,出版社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或受影响。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出版社的复工时间将与大学的开学时间保持一致。但是根据目前有关学校一律延迟开学的规定来看,大学出版社复工仍需一段时间,因此有关人才招聘、员工年度绩效考评等系列工作都必须往后推迟。

对此,鲍观明表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将采取以下措施:在选题方面,尽量保证所有书稿落实到编辑手中;联系作者,加快落实已签订合同或已拟定选题的出版工作,保障书稿尽快到位;将重点书稿相关工作日程往前提,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同时向主管单位申请政策支持,包括租赁费用、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等方面调整。

此外,鲍观明表示,员工目前都希望能尽早回到工作岗位,因为这样才能恢复正常的考核问题。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将加强与内部员工的正常联系,对部门考核进行适当调整。

教材数字化或将成为新趋势

针对此次疫情,鲍观明表示:“这一次疫情和汶川地震不一样,它更需要权威的出版物。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社出版了全国首部心理预防这方面的公益图书,还配合了自己的官微进行宣传。目前,从权威性角度来说,人民卫生出版社已经出了一本相关图书,所以如果说做无非是往少儿版这一块发展。目前看来,这些东西很多人都已经在做了,所以我们不想再重复浪费这方面的资源。”

“其次,在汶川地震这种突发性事件中,我们可以实地开展公益活动,但是新冠疫情这个事情我们是没办法走出家门的,所以更多的可能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在自己的官微上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和运行,主要做知识普及以及相关图书推荐这些服务性工作。”鲍观明称。

这次疫情虽然是一件坏事,但是它同时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包括未来的大学出版社将要往哪里走,鲍观明表示,“近年的网络传播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终端销售也都呈现出效果。现在就是选题策划、图书出版的形态上可能要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就像这次对疫情的宣传,更必要的还是电子产品。”

据了解,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早年成立的新媒体出版中心主要做的是大众读物、有声读物这类工作。此次疫情后,他们将更多考虑对电子产品、新形态图书产品的研发投入。

“这一块是要下大功夫的,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现在的大学出版社最大的一个危机就是教材数字化。一旦教材数字化以后,传统的大学出版社可以说是面临着灭顶之灾。因此大家现在都在思考和准备,”鲍观明解释道,“浙江这次推出了以教育厅为代表的平台,推出有关电子类教材,阅读读物,帮助老师在家里备课,学生在家里学习。这样看来,未来可能是这样的一个趋势。对我们来说,下一步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新的调整和布局。” 

由此可见,此后,出版社的业务模式、渠道模式和发展战略肯定也会发生转变。但是鲍观明提出:“这个变化可能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特别是大学出版社,我们做的更多是教材教辅、学术专著这些出版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这个转变可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进一步解释道:“因为这个过程还牵涉到课堂教学,如果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也将被替代。我觉得这个变化是具有阶段性的,首先要考虑到教育工作者本身能不能适应这样的一个新手段;此外,被教育者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学习目的,而这些,都无法一蹴而就。”

有效传播和持续传承的关键在于做好内容

自2019年抖音APP开始火爆起来,有的出版社也在尝试一些免费模式,比如通过抖音让作者跟读者进行互动,加入一些免费内容等。那这些免费模式是否会掀起出版业一股新浪潮呢?

鲍观明认为:“科技引领出版行业变革,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前提条件在哪里?因为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从免费分享这样一个切入点开始的,但是接下来企业能不能找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前提条件就是要生存下去,所以最终还是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

消费者都喜欢免费模式,比如出版单位为教师提供免费课件,这样大家都愿意进一步分享。但是,鲍观明称:“真正有生命力的究竟是什么?从免费到有偿使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读,关键就是取决于大家愿不愿意付费。真正成功的模式是让消费者自愿掏钱进行学习。” 

他表示:“说到底,不管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媒体出版,作为出版社来说,它最终还是要靠内容取胜。因为没有好的内容,就意味着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出版社首先要挖掘好的选题,好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给到读者手里,这叫做有效的传播。”

“其次,我们所说的生命力是指什么?就是使好的内容在空间内得到有效传播,在时间上得到传承。这是出版业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所以,没有好的内容,传播和传承都是有限的。”

顺应科技时代,发挥实体书店的“体验”功能

对于实体书店在此次疫情中所遭受到的打击,鲍观明感到十分痛心:“跟我们合作的民营机构帮我们出版社分担掉了不少影响。这段时间,我都亲自打电话代表出版社对他们表示慰问,希望能一起解决困难,共度难关。因为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此外,针对目前国内出版行业所暴露出来的弊端,鲍观明分析:“对于我们国内的出版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线上销售对线下销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称其为一次革命,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个好事。对出版业本身来说,守着原来的利益不变,这个思维方式肯定是错误的。”

他表示,图书也是一种商品。在未来,图书市场将以线上销售为主,而线下的实体店更多地将变成“体验店”,发挥体验的功能,这一种模式在中国是领先的。

在鲍观明看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但其结果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即如何对网络销售进行规范?他分析到:“目前,线上和线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同产品而不同价。倘若国家能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其做到公平竞争,那么即使线上销售还是占大头,但线下未必就死得那么快。只要线下经营有特色,便能有利于大家来进行购物体验,这依然是有生命力的。”

针对目前线下销售所遭遇的困境,鲍观明总结到:“第一是租金。国家对于实体书店要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国家在网络设置这一块应该要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第二是线上和线下的供给不成比例。从出版社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计划,保障对线下和线上有相对稳定的供货比例;第三是线上销售打折力度过大。各种各样的折扣和返点都会对实体书店造成致命的冲击,对于出版社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冲击。”

他强调,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图书行业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精品创作。因此,如何保持销售的持续生命力,这是未来从宏观到微观都需要进行思考的。同时,他也进一步呼吁,希望有关单位应当有所作为。

这个过程必将伴随着各种困难,鲍观明表示,各大媒体平台应该更多地从宏观上进行思考,从微观上进行调研,在中观上进行布局,为出版业进行鼓与呼,为出版行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本文编辑:水英,编助:牛倩云)

来源:百道网